69中文网

69中文网>太平广记是什么书 >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第2页)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第2页)

隋开皇初,有扬州僧,忘其本名,诵通涅槃,自矜为业。岐州东山下村中沙弥,诵观世音经。二俱暴死,同至阎罗王所。乃处沙弥金高座,甚敬之。处涅槃僧银高座,敬心稍惰。僧情大恨,问沙弥住处。既苏,从南来至岐州,访得沙弥,具问所由。沙弥云:“每诵观音,于别所衣净衣,烧名香咒愿,然后乃诵,斯法不怠,更无他术。”谢曰:“吾罪深矣。所诵涅槃。威仪不整。身口不净。于今验矣。”(出法苑珠林)

徐善才

唐武德中,醴泉县人徐善才,常修斋戒,诵观世音经,逾千遍。曾往京城延兴寺,修营功德。及还家,道逢胡贼。贼所掠汉人千百,将向洪崖,次第杀之。善才知不免,唯至心念观音经。当杀之时,了不自觉,至初夜方悟,身在深涧树枝上,去岸三百余尺。以手摩项,觉微痛而无伤。渐下树。循涧南行,可五六十里,天渐晓,去贼已远,得官路,遂还家。琬法师尝说此事。(出法苑珠林)

杜智楷

杜智楷,曹州离狐人。少好释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隐居太山,以读诵为事。唐贞观二十一年,于山中还,忽患疾垂死,以袈裟覆体,昏然如梦。见老母(原本无母字。据明抄本补)及美女十数屡来相扰,智楷端然不动。渐相逼斥,并云:“舆智楷掷置北涧里。”遂总近前,同执捉,有揽著袈裟者。忽齐声念佛,却后忏悔,请为造阿弥陀佛,诵观音菩萨三十余遍。少间,遂觉体上大汗,即愈。离狐今济阴也。(出法苑珠林)

张氏

陈玄范妻张氏,精心奉佛,恒愿自作一金像,终身供养。有愿莫从,专心日久,忽有观世音金像,连光五尺,现高座上。众叹其精感所致。(出辩正论)

许俨

唐龙朔麟德中,京师永兴坊许俨,取鱼为业。后患疾,冥然若死,身赤如火,痛似火炙,自云:“但见火车来烧身,官府责取鱼多,遣生受罪。”已经数日,乍生乍死。亲戚劝作功德,遂造观音像两躯,仍令合家不食酒肉,病遂差。(出法苑珠林)

僧道宪

唐圣善寺僧道宪,俗姓元氏。开元中,住持于江州大云寺,法侣称之。时刺史元某,欲画观世音七铺,以宪练行,委之勾当。宪令画工持斋洁己,诸彩色悉以乳头香代胶,备极清净。元深嘉之。事毕,往预宁斫排,造文殊堂。排成将还,忽然堕水,江流湍急,同侣求拯无由。宪堕水之际,便思念观世音。见水底有异光,久而视之,见所画七菩萨,立在左右,谓宪曰:“尔但念南无菩萨。”宪行李如昼。犹知在水底,惧未免死,乃思计云:念阿弥陀佛。又念阿弥佛,其七菩萨并来捧足,将至水上,衣服无所污染,与排相随,俱行四十余里。宪天宝初灭度,今江州大云寺七菩萨见在,兼画落水事云耳。(出广异记)

成珪

成珪者,唐天宝初,为长沙尉。部送河南桥木,始至扬州,累遭风水,遗失差众。扬州所司谓珪盗卖其木,拷掠行夫,不胜楚痛,妄云破用。扬州转帖潭府,时班景倩为潭府,严察之吏也。长沙府别将钱堂(明抄本堂作“唐”)扬觐利其使,与景倩左右构成。景倩使觐来收珪等。觐至扬州,以小枷枷珪,陆路递行。至宁江,方入船,乃以连锁锁枷,附于船梁,四面悉皆钉塞,唯开小孔,出入饭食等。珪意若至潭府必死,发扬州,便心念救苦观世音菩萨。恒一日一食,或时不食,但饮水清斋。经十余日,至滁口,夕暮之际,念诵恳至。其枷及锁,忽然开解,形体萧然,无所累著。伺夜深,舟人尽卧,珪乃拆所钉。拔除出船背。至觐房上,呼曰:“杨觐,汝如我何!”觐初惊起,问何得至此。珪曰:“当葬江鱼腹中,岂与汝辈成功耶?”因决意赴水。初至潭底,须臾遇一浮木,中有竖枝,珪骑木抱,得至水面。中夜黑暗,四顾茫然,木既至潭底,又复浮出。珪意至心念观世音,乃漂然。忽尔翻转,随水中木而行。知已至岸,便芦中潜伏。又江边多猛兽,往来顾视,亦不相害。至明,投近村,村中为珪装束,送至滁州。州官寮叹美,为市驴马粮食等,珪便入京,于御史台申理。初杨觐既失珪,一时溃散,觐因此亦出家焉。(出卓异记,明抄本作出广异记)

王琦

唐王琦,太原人也”居荥阳,自童孺不茹荤血。大历初,为衢州司户,性好常持诵观音经。自少及长,数患重病,其于念诵,无不差愈。(原本愈字下“复念诵无不差愈”六字,据明抄本删。)念诵之时,必有异类谲诡之状,来相触恼,以琦心正不能干。初琦年九岁时,患病五六日,因不能言。忽闻门外一人呼名云:“我来追汝!”因便随去。行五十里许,至一府舍,舍中官长大惊云:“何以误将此小儿来?即宜遣还。”旁人云:“凡召人来,不合放去,当合作使,方可去尔。”官云:“有狗合死。”令琦取狗,诉幼小,不任独行。官令与使者同去。中路,使者授一丸与琦,状如球子,令琦击狗家门。狗出,乃以掷之,狗吞丸立死。官云:“使毕可还。”后又遇病,忽觉四支内有八十二人,眉眼口鼻,各有所守。其有臂脚内者,往来攻其血肉,每至腕节之间,必有相冲击,病闷不可忍。琦问:“汝辈欲杀我耶?”答云:“为君理病,何杀之有!”琦言:“若理病,当致盛馔哺尔。”鬼等大喜叫肉中。翌日为设食,食毕皆去,所病亦愈。琦先畜一净刀子,长尺余,每念诵即持之。及患天行,恒置刀床头,以自卫护。后疾甚,暗中乃力起,念观世音菩萨。暗忽如昼,见刀刃向上,有僧来,与琦偶坐,问琦此是何刀。琦云:“是杀魔刀。”僧遂奄减。俄有铁鎚空中下,击刀,累击二百余下,锤悉破碎,而刀不损。又见大铁鎚水罐可受二百余石,覆向下,有二大人执杵旁,问琦:“君识此否?”琦答云:“不识。”人云:“此铁鎚狱也。”琦云:“正要此狱禁魔鬼。”言毕并灭。又见床舁珍馔,可百床,从门而出。又见数百人,皆炫服,列在宅中,因见其亡父,手持一刀,怒云:“无屋处汝!”其人一时溃散,顷之疾愈。乾元中,在江陵,又疾笃,复至心念观音。遥见数百鬼,乘船而至,远来饥饿,就琦求食。遂令家人造食,施于庭中,群鬼列坐。琦口中有二鬼跃出,就坐食讫,初云未了。琦云:“非要衣耶?”鬼言正尔。乃令家人造纸衣数十对,又为绯绿等衫,庭中焚之,鬼著而散,疾亦寻愈。永泰中,又病笃,乃于灯下,澄心诵多心经。忽有一声如鸟飞,从坐处肉中浸淫向上,因尔口呿不得合,心念此必有魔相恼,乃益澄定,须臾如故。复见床前死尸肿胀,有蛇大如瓮,兼诸鬼,多是先识死人,撩乱烁己。琦闭目,至心诵经二十四遍,寂然而灭。至三十九遍,懈而获寐,翌日复愈。又其妻李氏,曾遇疾疫疠。琦灯下至心为诵多心经,得四五句。忽见灯下有三人头,中间一头,是李氏近死之婢。便闻李氏口中作噫声,因自扶坐,李瞪目不能言,但以手指东西及上下,状如见物。琦令奴以长刀,随李所指斩之,久乃寤云:“王三郎耶。”盖以弟呼琦。琦问所指云何,李云:“见窗中一人,鼻长数尺;复见床前二物,状如骆驼;又见屋上悉张朱帘幕,皆被奴刀斫获断破,一时消散。琦却诵经四十九遍,李氏寻愈也。(出广异记)

译文

竺惠庆卞悦之张畅王玄谟释道冏伏万寿彭子乔释慧和齐建安王毛德祖李儒俊沈甲张达孙敬德高荀史隽东山沙弥徐善才杜智楷张氏许俨僧道宪成珪王琦

竺惠庆

南朝宋时僧人竺惠庆是广陵人,明经而修行。元嘉十二年,荆扬发大水,惠庆将要入庐山,船到江中暴风忽起,他的同旅已经靠岸了,只有惠庆的船漂扬江中,风急浪涌,只等沉没。惠庆正心正意,诵念观世音经。岸边的人,看见他的船。迎着暴风堵住急流,象有几十个人拉着似的,一直到岸边,一船的人全得救。

卞悦之

南朝宋时的居士卞悦之,是济阴人,住在潮沟。年已五十岁,没有子女。妇人为他娶了妾,还是多年不孕,为求子嗣。发愿念观世音经一千遍。等一千遍将念完,他的妾就有了身孕,于是就生下一男。当时是元嘉十四年。

张畅

南朝宋时的张畅,常年供奉观世音。张畅不听从南谯的图谋叛逆。王想害他。夜里他梦见观世音说:“你不可以杀张畅。”于是不敢害畅。等到王败了,张畅被捕入狱,诵一千遍观世音经,锁便一寸寸地断了。狱司给他换了又断。狱吏说:“放了他。”

王玄谟

南朝刘宋太原的王玄谟,爽直豪迈而不合群。北征失利。按军法当处死。梦中看见一个人对他说:“你诵一千遍观世音经,可以免祸。”玄谟说:“命在旦夕,怎能念上千遍呢?”于是梦中人教他诵念:“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情。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句句从心念,佛经不离心。”不久就念完了一千遍。将要被杀,将军沈庆之劝谏,才获免。历任尚书金紫豫州刺史。

释道冏

姚秦僧人释道冏,弘始十八年,师道懿派他到河南霍山去采钟乳,和同道道朗等四个人一同前往。拿着火把进入深洞,入洞走了三里,遇到一条深水流,靠一横木渡水。道冏先渡过去了,后面的人都落水而死。当时火又熄灭了。漆黑一片。道冏已没有活着的念头,只是痛哭,但还是坚持呼唤观世音,许愿如果能承蒙给予出路,将供奉百人的祭祀,来报达神的威力。过了一宿忽然看见一个小光炯然,其形象萤火,倾刻之间,洞穴中都明亮起来,于是看见了路,才走出岩下。从此他信悟更深,多次目睹这样的灵异。元嘉十九年,临川王镇守广陵,请道冏在府里供事。那年的九月,在西斋中作十天观世音斋,已经过了九天,夜里过了四更天,众僧们都熟睡了,道冏起身施礼拜谢,刚要坐禅,忽然看见四下里有无数个僧人,都出现了半身。一个佛梳螺旋形的发髻,十分分明。有一个高个子,戴着头巾,穿着布裤子,手拿一把长刀。相貌非常雄伟而奇异,捻着香给道冏,道冏当时不肯接受。四边的僧人说道:“道冏可以接受香,来保护主人。”不一会儿,什么再也看不见,当这个时候,也看不见聚会的众僧,只看见放着的释迦文行的像罢了。

伏万寿

伏万寿,是平昌人。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在广陵做卫府参军,请假回州里。四更初过江,波平浪静,等到到了江中风如箭起,当时又是深夜,不知去向。万寿先信奉佛法,把唯一的希望归于观世音经,不停止地念。很快地和船上的几个人,都看见北岸上有光亮,象是村火,高兴地说:“这一定是人间的烟火。”于是调回船头奔去,不到天亮就到了。问那地方的人,他们都说昨天夜里没有点燃火光的。于是才明白了是神的力量。彭子乔宋彭子乔者,益阳县人也。任本郡主薄,事太守沈文龙。建元元年,以罪被系。子乔少年尝出家,还俗后,常诵观世音经。时文龙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杀之。子乔忧惧,无复余计,唯至诚诵经,至百余遍,疲而昼寝。同系者有十许人,亦俱睡。有湘西县吏杜道荣,亦系在狱,乍寐乍寤,不甚得熟。忽有双白鹤集子乔屏风上。有顷,一鹤下至子乔边,时复觉如美丽人。道荣起,见子乔双械脱在脚外,而械痕犹在焉。道荣惊视,子乔亦寤,共视械咨嗟,问道荣曰:“有所梦不。”答曰:“不梦。”道荣以所见说之,子乔虽知必己,尚虑狱家疑其欲叛,乃取械著之。经四五日而蒙释放。(出法苑珠林)

彭子乔

南朝刘宋的彭子乔是益阳县人。任本郡的主薄,给太守沈文龙办事。建元元年,因罪而被抓。子乔年少时曾经出家,还俗后,常念诵观世音经。当时文龙很生气,给他带的刑具也越来越紧,一定要杀死他。子乔忧惧,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诚心念经,念到一百多遍,因疲劳白天就睡着了。一同被抓的人有十几个,也都一起入睡。有一个湘西的县吏杜道荣,也被押在狱中,忽睡忽醒,睡得不很熟,忽见有一双白鹤落在子乔的屏风上。过了一会儿,一只鹤下到子乔旁边,当时又觉得它象是个很美丽的人。道荣起身,看见子乔的双镣脱落在脚下,而刑械的痕迹还在。道荣惊讶地看着,子乔也醒了,共同看着刑械惊叹,问道荣道:“是不是在作梦?”回答说:“没作梦。”道荣把所看见的告诉他。子乔虽然知道究竟,却怕看守疑惑他想叛逃,他就又拿出刑械自己戴上。经了四五天而被释放。

释慧和

南朝宋时的慧和僧人,是京城众造寺的和尚。元嘉年间劫难时,慧和还是平民,属刘胡的部下。刘胡常派将士几十人作间谍,慧和也准备去,走到鹊渚,正赶上台军西上。众间谍都离散了,各自逃到草泽中。慧和得以逃窜,到了新林,看见一个野老衣服褴缕,慧和就用自己看去还算齐整的衣裤换了他的衣服,提着篮子挑着担子。好象种田的人一样。当时那些游军在这里追捕散离的那些间谍,看慧和的体型和面色,疑惑地查问他,慧和答对不上,于是就被拷打,立刻要被斩首。慧和自从走散后,便坚持诵读观世音经,到了将要斩首的时候,祈祷的更加诚挚。军人挥刀砍他时屡次跌倒,三次举刀三次刀折,非常惊讶地放了他。慧和于是出家,终于成就了他的修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偷人  [古穿今]女官威武  谋妻不备  重生之发家致富嫁土豪  再世为妃(重生)  丫鬟(下)  三儿一女,我靠他们呼风唤雨  孟舂情初开  符修当自强[重生]  侯门之后  网游之星海  图谋不轨(高干)  新五代史  重生之妻人太甚  沉沦!堕落?  离婚后,她一夜消失了  凄奴锦衣卫  末世天灾,我靠吞金超市躺赢  重生之富婆系统  上位(位上下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