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唯有华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京城去往稻城,花了一个多月的路;

    从稻城回往京城,走完却只用了七天。

    迹天涯一行五人二狼一狐,比太平洋暖流由南至北翻越燕山山脉的时间,早了八天。

    临近小暑时节,正是一个八面来风的节气。

    而《题临安邸》里“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说的“暖风”,指的就是东南风。

    倘若是一整个小暑时节,都吹东南风的话,或许游人会陶醉,可农民就会心碎了。

    因为那就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阴雨天,庄稼涝了还有别的食物可吃,但河水决堤冲毁了住处,就是个灾年。

    但退一步来讲,携雨而来的东南风,还是好过意味着大旱年的纯南风的。

    毕竟诸如水稻一类作物,还是喜欢水多一些的。所以,对于稻作为主的农耕者来说,东南风反而是吉祥的征兆。

    “小暑八面风,晴雨各不同。”别小瞧了这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老话,那可是农耕文明几千年的经验教训总结。

    只记述提炼出这十个字的过程,就可以写成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但文化的传承,既然已经给我们这些后人淬炼出了这十字箴言,笔者此处就省略一百万字吧。

    只说一句,感谢老祖宗!

    “风”这个现象,对农耕文明来说有多重要,从它可以被记录为八卦之一就可见一斑了。

    伏羲八卦有八象,巽(风)卦自成一体。从先天八卦的方位来看,巽卦处在西南位,我们就姑且理解为一万年前主要刮的是西南风吧。

    “小暑若刮西南风,谷米丰收贱如泥。”这句老话意味着在西南风吹拂下的,一万年前的谷物,是常年丰收的。

    很好理解,若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凑巧,农耕文明也就不会在当时众多文明的共存中,木秀于林了。

    华夏文明对天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就在这连年的风调雨顺中逐渐形成了。

    巽卦的介绍就先点到为止。

    等我们的文明进入到后天八卦的演变,以及八卦两两相重,成其六十四之数的演化过程时,再做深究。

    小黑熟悉的地方,对于黑妞来说,却是不友好的。鼻尖感受到了太多陌生的气息,使的黑妞从踏入京城范围后,便显得拘谨起来。紧紧贴着迹天涯的身体前行,不肯离开半步。

    与之相反的,则是那如同又回来的胡汉三一般的小黑。这一路上,左突右跳,短呼长啸的,在终于引来了京城留守狼群的回应后。小黑便直接甩开了迹天涯等人,先去与它的朋友、子孙们汇合去了。

    因为迹天涯的带队离开,京城的资源再度充沛,应付现有生物们的需求,绰绰有余。与农耕文明融于一体的狼族们,自然再度回到了狗的模样。一切行动唯人类马首是瞻。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种基因的记忆,一定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发酵,才会产生的。我们那些迷人的老祖宗们,一定不曾辜负过狼的信任,才会有狗的忠诚产生。

    可惜有很多现代人正在消耗着祖宗们留下的福报,逐渐失去着犬类的信任。

    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人类生存,已经不依赖狗的陪伴了吧。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候往往不是人。

    资本通过控制“喇叭”,将私有概念植入人心。把本来团结共存,携手共进的人类,划分成了一个一个单独的个体。

    单独一个渺小的人类,有什么实力去与资本抗衡?

    资源从来就不属于某个人,天设地造的东西又怎么会归属于某个人呢?天地本一体,人人本同源。何来的私有之说?

    何时何地生于何人之腹都不能决定的人类,连自己都没资格去拥有的人,凭什么说某样东西被你拥有?

    贻笑大方!

    永远没有什么事物是归属于人类的,但人类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

    尘归尘,土归土。

    在迹天涯回来当日的族群集会上,迹天涯在听取京城管理团队介绍京城这一年发生的大小事情里,察觉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

    一些族人开始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的和谐与团结,他看到了私有概念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

    迹天涯知道,那是人性觉醒的必然经历。私有观念,也是物资丰富后的必然发展规律。

    但作为一个读过历史的现代人,迹天涯明白,在华夏文明有文字记录的五千年历史里,无数王朝的覆灭,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私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谈到人心之贪,典故不胜枚举。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欲壑难填。

    若不将私欲加以控制,文明将深陷在王朝更迭之中不可自拔。

    天下之欲,莫大于生欲。天下之恩,莫大于养育。

    世间万物之所求,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一不是为了繁衍。但是地球的资源有限,繁衍的欲望又永远不会有个尽头。最后在资源竞争中的结果就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

    人类也是如此,一个是你的孩子,一个是别人的孩子,两者必有一伤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选择自己的孩子是安全的那一个。

    但华夏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大爱之人,只是这个大爱,只能被讴歌称颂,轮到自己身上却鲜有人会身体力行。

    而这种大爱也曾经作为过主流思想,比如1921年的小小红船,1950年的鸭绿江边……皆是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

    文明发展的尽头,应当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若社会果真如此,人人都会主动去爱。

    在两天后迹天涯特意召集的一次全民大会上,他利用传播介绍稻城精神的契机,颁布了文明二号令。文明二号令与文明一号令要求不符的,按照文明二号令的要求执行。

    内容很多,只摘抄其中四个重点。

    一、将复兴大学更名为文明之光学院。凡族人将来能去到的地方,均设置分院。“无人不教,有教无类。”是办学的唯一宗旨。

    二、施工建设集体养老院,由族人轮流做义工。由养老院老人定期给义工工作出评价,同时义工也有权对所赡养的老人作出反向评价,力求公正。连续三次以上被集体赋予差评的老人和义工,给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